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25的文章

志賀高原最高點|橫手山雲上麵包 × 渋峠粉雪一日解鎖

圖片
志賀高原的第二天,在同行朋友推薦下,我們一群10多人決定前往橫手山滑雪場(Yokote-yama Ski Resort / 横手山スキー場),只為品嚐日本最高海拔麵包店「 雲の上のレストラン 」,每天限量出爐的手工麵包與羅宋湯。 如何抵達橫手山 我們從丸池出發搭志賀高原雪場巴士(免費),公車站牌就在丸池飯店外的馬路旁。志賀高原巴士班次不多且容易客滿,建議前一晚上先查好時刻表,提早10-15分鐘到站等。 我們一時搞錯方向錯過巴士,只能再等一小時。還好一群小孩有伴就在路邊雪坡玩了起來,才不會喊無聊。 日本最高海拔滑雪場 車程約莫 20 分鐘就可抵達橫手山滑雪場,橫手山標高 2,307公尺,這裡是日本海拔最高的滑雪場。天氣好的時候聽說能夠看到富士山與日本海。 我們的這天忽陰忽晴,有時候一陣雲霧什麼也看不見;突然間陽光乍現,景色又美到令人讚嘆。 雲上麵包店 在都市裡吃到剛出爐的麵包不稀奇,場景換到 2千公尺的高山上,可就珍貴了。麵包是每日限量,太晚來可能就吃不到了,雖然還不到中午用餐時間,一到橫手山我們就直衝山頂。 「雲の上のレストラン」是民宿也是餐廳,一走進麵包香氣撲鼻而來,窗外大雪紛飛,在小木屋裡被溫暖的安全感包圍,這是滑雪日子中我最懷念的感覺。 老闆夫婦手藝了得,羅宋湯濃厚鮮甜,山形吐司外酥內軟,沾著湯吃,看似簡單卻一點都不減的美味。不喝羅宋湯也有酥皮玉米濃湯可選。 除了吐司,也有其他麵包出爐,同行朋友打包好幾個回家。 雪道體驗:橫手山 & 渋峠 橫手山不大,只有 6 條Lift,從山底到山頂就是1號、2號、3號纜車一層一層搭上去。最後一段的纜車坡度很陡,就像從樹頂上穿過,有一種搭乘雲霄飛車上山的感覺。 橫手山也是志賀高原上能看到樹冰的地點,雖然規模不及藏王滑雪場,仍非常值得一看。 橫手山山頂後方還藏著一個規模更小的滑雪場 -「渋峠(Shibutoge)」,我們到訪時幾乎沒人,直接包場。風小、雪況超好,還有邊坡鬆雪可玩,就像是志賀高原的隱藏版寶藏。 渋峠只有兩條紅線,其中一條特別有趣 ,也是在日本滑雪多年第一次遇到,這是一條可以選擇「到站下車」或「過站不停」繼續搭的纜車線。 中途下車需要下一個「超斜陡坡」(也是我們在日本滑雪從來沒遇過的下纜車陡坡)。初學者可能會壓力很大,但不用怕,原則不變,重心壓低、直視前方,勇敢往下滑就對了! 如果要坐到底回到橫手山,過中...

志賀高原滑雪場區域介紹|18 座滑雪場、四大區路線總整理

圖片
志賀高原是日本規模最大、海拔最高、滑雪場最密集的滑雪聖地,跟長野白馬、北海道二世谷一樣,都是由多座滑雪場組成的滑雪區域。 這趟安排 8 天行程、 6 天實滑,玩完真的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!! 在日本滑了近 10 年,怎麼今年才輪到志賀高原啊啊啊啊~~~ 冬奧舉辦地、四大區任你滑 志賀高原位於上信越國立公園內,也是 1998 年長野冬奧的舉辦地點。全區共有18個滑雪場、50 條以上的纜車、吊椅,以及超過 80 條的滑雪路線,基本上可分成四大區: 「第一區」燒額山、奧志賀(志賀最北端) :在志賀高原的最深處,雪道長、坡度大黑線多,山景超級無敵美!!我不會說這裡不適合新手,但中、高級滑雪者肯定會玩得更開心。 「第二區」一之瀨、高天原、東館山、西館山、發哺溫泉、Tanne の森、寺小屋等 :最熱鬧,滑雪場最多,也是路線最複雜的一區。適合喜歡收集滑雪場、涮雪道,滑一整天都不會累的朋友。 「第三區」丸池、蓮池、Giant 、 Sun Valley :屬於交通最便利的門戶地帶,靠近「山之駅」車站,與第二區共用一張纜車票,這兩區合起來就是「志賀高原中央區」。 這幾個滑雪場的雪道寬緩、交通方便,初學者與親子家庭滑個1-3天可以考慮。 「第四區」橫手山 / 涉峠、 熊之湯(志賀最南端): 志賀高原內唯一與其他滑雪場只能靠公車接駁的滑雪場(aka 滑不到)。橫手山也是日本海拔最高的滑雪場,人生必遊、值得收藏。 如果你們的程度可以逛山,也愛逛山,像我們這一團,每天安排不同滑雪區域探險,解鎖特色路線及在地美食,就像闖關收集寶物,樂趣滿分! 志賀高原雪況也是一流,我們來的這一週是一月底二月初,天天補雪,超開心! 志賀高原大的比想像中還要大 志賀高原的魅力就在這裡,一場滑雪版的大地遊戲,不是玩一座滑雪場,而是一整片山群。在日本,要找到像這樣的玩法,應該找不到第二個了! 當初決定要去志賀就打算要滑遍18 個滑雪場,實際到訪發現是我們把志賀看小了。我們滑滿 6 天也只收集到 17 個滑雪場,遺珠之憾是熊之湯。 這幾天,至少滑了 61 個 runs (有時 App 忘記開了),滑行距離超過 88 公里,每天滑好滑滿,超級精實。第 3 年上滑雪場的小人,雪齡也累積到了 30 天。 滑 6 天志賀高原怎安排?滑雪日記供參 最後提供我們的滑雪日記,給大家參考: Day 1 丸池 – 蓮池 – Sun Val...

志賀高原滑雪筆記總整理|初訪必看地雷公開!(缺點篇)

圖片
志賀高原的雪況與票價都讓人驚喜,但也不是每一科都考 100分。雖然優點多,但還是有些先天不足的缺點,建議安排前先要做好心理準備。 缺點 #1 : 滑雪場多,但不是無縫銜接 志賀高原滑雪場數量多、區域廣大,這也意味路線複雜,滑雪場之間不是全部都可以「滑過去」的。 以中央區來説,雖然買的是纜車共通券,從區內的一座滑雪場滑到另一座,可能需要穿越馬路,還要「上天下地」— 要不走上天橋或是穿過地下道。 到橫手山等遠一點的滑雪場,則需要搭雪場接駁巴士。 缺點 #2 :  聯絡道又平又長,滑不了只能走 志賀滑雪場之間的聯絡道,大概也是我們滑雪多年遇過「最平、最長」的。平到推板推不動,也不是推一下可到,只能脫板走。 有時候一走就是幾百公尺,加上積雪深,大人都走到腿軟,一票小孩們更是各種的哎唉哀叫。 缺點 #3 : 地圖複雜、標示不清,容易失去方向感 志賀高原的滑雪場地圖是在日本滑雪 10 年來看過最複雜的 — 沒、有、之、一 。地圖上的纜車名稱、現場站牌也經常對不起來 ; 有些站還只有日文,有看沒懂。 路線標示也不夠清楚,特別是中央區,滑到很燒腦。我們這團幾個滑雪老手,剛到的前兩天常常在雪道上七嘴八舌研究地圖好久,才能確定自己在哪區、該往哪裡滑。 缺點 #4 : 滑雪,真的就只剩下滑雪了! 志賀高原位於國家公園內,開發密度低,區域內除了滑雪場,就是經營滑雪場的傳統旅館,很少有獨立經營的餐廳、便利商店或任何商業設施。 換句話,滑完雪後晚上想要去哪逛街、用餐或買個零食飲料的,志賀這裡應該是通通都沒有喔! 我們這趟住在丸池,算是志賀高原的門戶區。附近唯一的商店是「山之駅」內的便利商店+土產店,不過下午 4 點就打烊了,要買動作要快。 如果有自駕,還能到湯田中溫泉一帶覓食;如果不是,也沒入住像志賀王子這種還有多家餐廳營業的大型飯店, 建議不管住哪訂房時就一起預訂晚餐 ,不然回到旅館,真的只能靠泡麵撐場了。 志賀高原的雪況與價格非常迷人,但決定是否機票刷卡下去之前要做好心理準備: 😰不便的交通銜接 😱容易迷路的地圖與標示 😤生活機能不足  如果你能接受這些不便,志賀高原絕對是滑雪天堂。 👉 志賀高原有哪些優點呢?看這裡: 志賀高原滑雪筆記總整理|日本最美高原滑雪場值得去嗎?(優點篇)

志賀高原滑雪筆記總整理|日本最美高原滑雪場值得去嗎? (優點篇)

圖片
志賀高原是日本最大的高原滑雪區域,雪況媲美北海道,但知名度及人氣相對低,這也讓志賀高原成為獨特的寶藏存在。 因為這一區規模太大,當初在研究滑行路線時,光是看地圖就看到頭昏眼花,不知道該從何下手。如果你也對志賀有興趣,請收我的實戰心得,分享今年二月在志賀高原 8 滑 6 的經驗之外,也把優缺點一次攤開讓你參考! --- 本篇是優點篇 --- 先說結論,我很喜歡志賀高原,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。 優點 #1 : 日本最大高原滑雪區,喜歡逛山,必訪! 志賀高原位處上信越國立公園內,山景雪景絕美,滑雪路線超級豐富。 志賀高原也是日本最大高原滑雪「區域」,共有 18 個滑雪場, 50 多條纜車線,80 條以上的雪道,喜歡探險逛山的來這裡保證一點都不無聊。 我們這趟滑 6 天, 每天滑好滑滿,至少滑了 61 個 runs (有時 App 忘記開了),滑行距離超過 88 公里。這麼努力滑,也沒有辦法完工,最後只收到 17 個滑雪場。 志賀高原真的不怕你滑就怕你滑到腿軟也滑不完。 優點 #2 : 志賀高原在地美食,打破你對滑雪場食堂的印象 志賀高原是日本滑雪發展最早的地區之一,有不少在地人經營的老字號旅館與餐廳,供應當令食材料理,或是拿手特色菜單。這是志賀高原除了招牌粉雪之外的最大的賣點(我超愛的) 志賀高原上每一座滑雪場都有自己路線、風格及特色美食,每天安排一區滑雪+必吃美食任務像闖關一樣,七、八天玩下來都不會膩( 我們家今年滑完意猶未盡決定還要再去!) 這些美食都不是觀光客版本,而是當地生活的一部分,跟一般滑雪度假村裡的食堂,千篇一律的炸豬排、咖哩飯相比,這裡完全是不同等級。 優點 #3 : 北海道的鉑金粉雪,重點是,人、超、少!! 高海拔加上低溫,讓志賀高原的雪量與雪質始終穩定在線,不輸北海道! 有人甚至給這裡的粉雪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:「鉑金粉雪」,意思是粉雪中的上品。 最棒的是,志賀有粉雪但沒有人山人海,上纜車不用排隊,雪道上也不擠!這一趟我們不只一次滑到就像在包場。 曾經在熱門滑雪場,像是二世谷,排隊排到天荒地老的朋友,來這裡滑一趟,美妙的滋味你馬上就懂了! 優點 #4 : 纜車票CP值超高!日本滑雪年年漲的難得佛心價 過去兩年日本滑雪場纜車票也跟著全球通膨腳步每年調漲。今年第一趟「二訪」二世谷,再次被纜車票價嚇到 (是說 2024 年已經被嚇過一次,沒想到 2025 年還是...